当前位置: 首页 >  热点  > 内容

沿着朱啸虎的思路,大模型们是否「消停」了?

时间:2024-03-08 09:11 来源:投资界 阅读量:14038   

今日,金沙江创投合伙人朱啸虎在接受腾讯新闻《潜望》栏目采访中,直言不讳的表示自己并不看好国内大模型发展。

不过,更准确的说,朱啸虎更看好国内大模型应用的前景,而对大模型本身,朱啸虎直言:“我都不愿意去聊,这些公司,要场景没场景,要数据没数据,它有什么价值?而且一上来估值这么贵。”

朱啸虎直截了当的称,关于做大模型公司的,他们出来融资的时候,自己就不看好,也不会去投。

朱啸虎:相信应用

朱啸虎指出,投资国内大模型公司可能根本赚不到钱。做GPT-4势必要投入做科研,但是至少要砸四五千万美元;而如果要做GPT-5,更是要耗资几亿美元。

他认为,更令大模型公司“尴尬”的是,即使有公司愿意砸钱,投入几千万美元后,遇到别人开源,那岂不是白费钱?所以中国大部分公司,没多少真敢砸钱研发GPT-4的。

尤其是创业公司,更是没法承担这个风险。

此外,2023年国内大模型“卷”出几家创业公司,但是朱啸虎直言,“再过一年再看看, 这几家还能有几个还在?”

不过,朱啸虎强调自己虽然不信大模型,但是相信应用,相信能马上商业化的。

“国内整出200多个大模型有啥意义呢?没啥意义。但在应用层有很多创新。国内再数据和应用场景上远远超过美国。”

同时,朱啸虎还指出,目前国内AIGC的商业化应用都以To B为主,他认为短期内肯定做To B。像iPhone、大哥大、电脑刚出时,都是To B先用。能够立竿见影地提高生产力,企业才愿意花钱。

但是大模型到何时才能使To C爆发,朱啸虎表示自己也不知道。而对于目前大模型应用在所谓“个人助理”上,朱啸虎则表示属于伪需求,“个人助理都是技术人员的想象,有几个人需要个人助理?都是典型的伪需求。”

大模型们的商业化落地如何?

To B为主,鲜有To C模式

朱啸虎的观点简单概括就是不看好国内大模型公司,但是在应用层方面发展会更好。而当前大模型的商业化落地都主要在To B上,To C还需要等待爆点。

那么,国内大模型商业化落地情况如何呢?笔者简单进行了调查了解。

文心一言

先来看百度的文心一言。

根据百度财报,2023年第四季度,百度智能云总营收84亿元,其中大模型为云业务带来约6.6亿元增量收入。

截至12月底,文心一言用户规模突破1亿,累计完成37亿字的文本创作,输出3亿行代码,帮助用户处理累计4亿字的专业合同,制定500万次旅行计划。

在C端商业化落地尝试上,文心一言于2023年11月上线收费版,该版本称之为“文心一言专业版”,定价59.9元/月。

相比普通版,文心一言专业版可为用户提供更高级的文心大模型4.0服务,而免费版则只能使用文心大模型3.5。

科大讯飞 星火认知大模型

2024年1月底,科大讯飞发布了星火认知大模型V3.5。

在发布会上,科大讯飞宣布星火已经与保险、银行、能源、汽车、通信等领域的头部企业打造出了大模型赋能的应用标杆。像太平洋保险、交通银行、奇瑞汽车、中国移动等都是星火的合作伙伴。

阿里巴巴 通义千问

2023年10月31日,阿里巴巴发布大模型通义千问2.0,同时通义千问App也于当日上线。此外,阿里云CTO周靖人宣布通义千问72B模型即将开源。

在商业化方面,在通义千问1.0发布时,阿里方面就表示旗下多款应用都将接入该大模型。随后钉钉、天猫精灵、阿里电商以及阿里文娱等阿里巴巴自身产品、业务场景陆续接入通义千问。

华为 盘古大模型

华为的盘古大模型开发初就是面对B端用户的。

据报道,盘古大模型3.0发布以来,华为在政务、矿山、气象、汽车、医学、数字人、计算研发等行业领域落地。例如华为云已与薪人薪事、圣曈科技、横方健康、爱设计、万店掌网等合作签约,并宣布将基于昇腾AI云服务和盘古大模型进行联合创新。

当前,华为内部正探讨大模型在哪些领域具备落地可能,并且还能够获得正向商业闭环。

商汤 商量SenseChat

基于商量SenseChat大模型,商汤发布了诸多生成式AI应用,同时,商汤也与涉及能源、金融、地产、人力资源、传媒、工业制造、咨询等多个垂直行业百家客户合作,定制打磨性产品,单客户收入实现近六成增长。

书生通用大模型

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研发的书生通用大模型目前已授权通信、金融、高端制造业等行业企业使用,比如与中国电信合作,开发智能化客服系统;与中央广播电视台联合发布“央视听媒体大模型”,帮助媒体从业者完成工作。

百川智能 百川大模型

2023年12月19日,百川智能宣布开放基于搜索增强的Baichuan2-Turbo系列API,包含Baichuan2-Turbo-192K及Baichuan2-Turbo。在支持192K超长上下文窗口的基础上,还增加了搜索增强知识库的能力。即日起,API用户可上传文本资料来创建自身专属知识库,从而根据自身业务需求打造更完整、高效的智能解决方案。

百川智能创始人王小川表示,光靠模型本身做得再大是不够的,大模型+搜索才能构成完整技术栈。

商业化落地方面,今年2月,数据智能产品提供商数势科技宣布与百川智能达成合作,将联合发布大模型数据分析垂直领域应用解决方案。

此外,百川智能目前也在招聘很多商业化相关的岗位,包括商务经理、对应金融、教育、运营商等行业客户拓展的行业总监等。

云知声 山海大模型

云知声开发的山海大模型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落地成果。在智慧医疗领域,基于山海大模型打造的门诊病历生成系统已经应用在北京友谊医院;在政务服务方面,云知声与深圳龙华数据有限公司共同开发了政务大模型;此外,山海大模型还入驻南宁火车站,提供更人性化的客服服务。

度小满 轩辕

度小满研发的轩辕大模型入选了《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发布的“中国AI大模型先进应用案例”。度小满表示,自开源以来,已有上百家金融机构申请使用轩辕大模型。

月之暗面 Kimi

这里特别提一下月之暗面,虽然该公司目前尚未有具体商业化项目,但是月之暗面创始人杨植麟得到了朱啸虎的肯定。

朱啸虎称自己投了杨植麟上一家公司,并且夸赞称“他人是很厉害的,他做大模型是可以的”,不过,朱啸虎称自己不知道杨植麟如何商业化。

不同于大多数大模型,月之暗面的Kimi智能助手目前主要面向C端,可支持20万字长文本输入,进一步提升了C端用户的使用体验。

不过,当前Kimi智能助手尚未收费,未来或许将走收费使用的商业化路线。

实际上,笔者查看了近30款国内的大模型产品,而具体有商业化落地项目的勉强能挑出上面这十款。而在这十款大模型中,几乎所有的商业化方向都是To B,只有文心一言在To C端推出了付费模式。

另外,一些大模型也出台了相关收费标准,例如智谱AI有标准版大模型定价和云端私有化定价。

整体来看,国内大模型应用商业化上,确实如朱啸虎所言,目前多数以To B为主。同时,虽然当前商业化落地方向不多,还尚不明确,但潜力较大。至于当前的所谓to B合作哪些是“不涉及费用的纯合作”,哪些是收费合作,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了。

比如360方面透露,公司开发的360智脑已经能够创收;美图表示,大模型拉动公司上半年利润增长3.2倍。阿里和百度的大模型则是赋能自身业务体系,帮助旗下各业务创收或改善用户体验。

大模型融资放缓了吗?

近5个月月均1起融资

再来关注一下近期大模型公司的融资情况。

月之暗面

据报道,2024年开年,月之暗面完成新一轮超10亿美元融资。投资方包括红 杉中国、小红书、阿里巴巴、美团以及老股东跟投。本轮融资后,月之暗面估值达到25亿美元。该笔融资或是国内AI大模型公司获得的单轮*金额融资。

而月之暗面成立还不满一年,其于2023年6月12日完成天使轮融资,投资方有红 杉中国、真格基金等,彼时估值为3亿美元。

MiniMax

据《科创板日报》报道,近日,知情人士称通用大模型初创公司MiniMax正在进行新一轮大规模融资,而阿里巴巴是其中的核心领投方。

MiniMax于2022年1月1日完成天使轮融资;2022年7月26日完成Pre-A轮融资,估值5亿美元,投资方为明势资本、米哈游、高 瓴以及IDG资本;2023年6月1日,MiniMax完成A轮融资,交易金额超过2.5亿美元,估值12亿美元,投资方为腾讯。

百川智能

2023年10月17日,百川智能完成A轮融资,交易金额达到3亿美元,投资方为阿里巴巴、腾讯、小米、联想、基石资本、深创、红点中国、卓源亚洲、顺为资本、心资本等。

LINKER联汇

据报道,今年2月,大模型公司LINKER联汇宣布完成新一轮数亿元人民币战略融资,投资方为中移资本和前海母基金。

此外,该公司目前已完成四轮融资,但并未披露具体交易金额。2022年1月,联汇完成C轮融资。

智谱AI

据天眼查,2024年1月17日,智谱AI完成C轮融资,投资方为光速光合;而在2023年9月19日,该公司上一轮融资交易金额为12亿人民币,估值达到10亿美元,投资方为腾讯和阿里巴巴以及高 瓴,部分老股东跟投。

值得注意的是,在智谱AI 共9轮融资后,公司估值已经从25.8亿人民币一路暴涨至10亿美元。

2023年10月到2024年3月这5个月以来,大模型公司融资5起,整体来看,这几起融资中,传统VC依然占多数,不过投资频率上,阿里巴巴频繁出手,5家公司中,阿里共参投了4家公司。

这五家公司中,月之暗面和智谱AI估值都超过10亿美元;MiniMax和百川智能估值也过亿美元。

在朱啸虎看来,大厂参与投资,还是因为FOMO,怕自己错失。月之暗面大部分钱是阿里出的。

但是,笔者也注意到大模型公司融资事件确实有所减少。

根据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发布的《2023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10月,国内大模型总数达到238个。2023年1月至10月,大模型领域有38起投融资。

以此计算,2023年前10个月平均每月发生大模型投融资3.8起。但最近5个月以来则下降至平均每月1起的频率。

大模型们都消停了吗?

明显感觉到,大模型们的动作没有去年上半年频率高了,甚至非常安静,他们在干什么,消停了吗?

笔者查看了一些大模型公司的社交平台账号发现,其实目前多数公司仍然保持一定频率稳定的更新状态。

不过,从这些公司的动态阅读量、浏览量上看的确关注度也没那么高。这一方面是当前应用方面以To B为主,一方面或许是热度退却,非圈里人也就不怎么关注了。

朱啸虎观点基本符合现状

“大模型热”在衰退

综合来看,当前国内大模型行业发展趋势是符合朱啸虎的观点的,即大模型融资量减少,应用层发展前景好,并且当前主要商业化以To B为主。

实际上,正所谓英雄所见略同,也有些行业大佬观点和朱啸虎一致。

李彦宏曾经谈及大模型时表示,模型本身不产生价值,基于基础大模型开发出来的应用才是模型存在的意义,对于创业者来说,卷大模型没有意义,卷应用机会更大。

而在应用曾是To B还是To C上,360创始人周鸿祎也认为机会主要在企业级市场。他多次强调企业要充分用好大模型最擅长、最成熟的能力,着眼企业痛点和刚需。比如信息分析和决策、企业知识搜索和管理、办公协作和智能客服等办公场景,都是最合适的切入点。

而在“卷”大模型上,或许真如李彦宏和朱啸虎的观点,最终“卷”不出结果。目前,从融资频率上来看,大模型公司融资情况已有所减少;另一方面,因为To C应用体验相对较为单一,去年初那股“大模型热”似乎也在衰退。

你还在用大模型吗?

声明: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爱尚汽车网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爱尚汽车网-未经本站允许,禁止镜像及复制本站。投诉及建议联系邮箱:linghunposhui@sina.com

Copyright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爱尚汽车网 WWW.cscaijing.COM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220177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