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热点  > 内容

点题人才战略:经济大省如何出招

时间:2025-09-15 11:55 来源:证券之星 阅读量:7164   

9月15日上午,广东省加快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第七场专题会议即将在广州举行。这是今年以来广东省人大常委会组织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系列专题会议的“收官之战”,此次议题将聚焦高素质人才引育。

这已经不是广东今年第一次将焦点投向人才。从2月部署实施“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到7月中旬提前实现吸纳100万高校毕业生留粤来粤就业创业目标,再到9月继续启动N城联动秋季招聘活动,广东年内已频频面向全球人才发出“招才令”。

经济第一大省为何如此关注人才?

可以看一组数据:2025年1-6月,广东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2%。同期,广东全省新能源汽车、储能用锂离子电池、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民用无人机产品产量分别增长14.7%、42.2%、34.0%、23.0%、58.2%。当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新兴产业逐步成长为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广东亟待为自己找到更多人才“火种”。

但人才引育也是一个长周期、系统性工程。实现人才与产业真正的“双向奔赴”,广东还需要回答很多问题。

新兴产业发展具体需要什么人才?新一代科创人才偏好什么样的就业环境?如何持续激活人才创新活力?围绕广东在人才引育方面面临的关键问题,此次专题会议将邀请十余位政府部门负责人、专家学者、人大代表和企业代表与会,共商经济大省的“人才战略”。

从“人口红利”到“工程师红利”

成就一座经济大省,需要多少人?

2024年,广东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迈上14万亿元新台阶,连续36年居全国首位。同期,广东全省常住人口达到12780万,比上年末增加74万,全年出生人口113.3万,出生率8.89‰,常住人口总量和增量、出生人口等指标均居全国首位。

庞大的人口红利支撑广东实现GDP长达数十年高速增长的“经济奇迹”。自2007年起,广东已连续18年成为中国人口第一大省。到2024年,广东已连续5年成为全国唯一出生人口超100万人的省份,连续7年蝉联第一生育大省。

在人口红利支撑下,广东经济不断迈上新台阶,也逐步形成“产业—人口”的正向循环。2024年,广东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为5%,城镇新增就业超143万人,超额完成了此前国家下达的110万人的年度任务,实现4386万异地务工人员稳定就业。

“143万”这项数据是过去6年间广东全省城镇新增就业规模的最高值。2023年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的最新数据显示,广东法人单位从业人员近五年增长674.8万人,增量与总规模均全国居首,成了当之无愧的就业超级“蓄水池”。

与此同时,随着全球经济迈入以技术竞争为核心的新发展周期,前沿技术加速迭代、产业转型持续加快,适应新发展需求,广东正加速驱动“人口红利”向“工程师红利”转变。

截至2024年上半年,广东全省技能人才2019万人、高技能人才722万人,分别比去年底增加了40万人、65万人。其中,由广东技工院校培养输送的技能人才每年就有超过16万人,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

目前,广东已基本建成全国规模最大的现代技工教育体系,全省技工院校招生规模实现9年连增,148所技工院校在校生约达66万人,位居全国第一。

这批从技工院校、技能大赛和产业实训中走出来的技能人才,凭借过硬的专业技术走入产业发展前沿,也为广东产业转型构建了一个“人才底座”,推动区域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同步升级。

作为人口大省,广东过去依靠传统制造业、站在人口红利的肩膀上起家,但随着人口增速下降、产业转型加速,竞逐人才红利正成为这座经济大省在日渐白热化的全球产业竞争中持续保持竞争优势的“刚需”。

政产学研共商新周期人才战略

迈入2025年,情况再次发生变化。

85后DeepSeek创始人梁文锋、90后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95后AI才女罗福莉……新一代科创人才的“横空出世”,引发了全球广泛关注。“人才是第一资源。”这句话如今有了极为具象化的诠释:这些年轻科创人才身上蕴藏的巨大能量,足以影响一个新兴产业、未来产业。

随之而来的,是各地持续提升的人才招引压力。如何找到与产业发展相契合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2025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优化实施重大人才工程,培养集聚更多高层次人才,并开展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综合改革试点,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同时开展省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专项试点,完善青年创新人才发现、选拔、培养机制。

随后,“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宣布启动。广东明确提出,将拿出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和岗位,吸纳100万高校毕业生留粤来粤就业创业,全面夯实广东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人才基座、人才底座。7月中旬,广东全省提前实现吸纳100万高校毕业生留粤来粤就业创业目标。

但挑战仍然存在。

产业发展日新月异,人才结构调整如何快速响应产业所需?人才引入后,如何放大人才能力长板,推动其更好地融入本土市场?如何强化薪酬竞争力保障,完善配套激励政策,构建“带不走”的长期福利?如何支持粤东西北地区人才享受科研资源和人才保障政策,为欠发达地区提供稳定的产业人才支撑?

专题会议现场,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校长薛其坤,中国科学院院士、暨南大学纳米智造研究院院长赵宇亮,广州迈普再生医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袁玉宇等数位专家学者、人大代表和企业代表将围绕上述问题开展讨论。

同时,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政府部门负责人也将在会议现场对相关问题作出回应。在政产学研各界观点交锋之中,共探经济大省人才战略新方位。

声明: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爱尚汽车网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爱尚汽车网-未经本站允许,禁止镜像及复制本站。投诉及建议联系邮箱:linghunposhui@sina.com

Copyright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爱尚汽车网 WWW.cscaijing.COM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22017705号